My image
謝湧海先生

【政改之争】公民提名民粹路 草根終吃虧

(轉載:经济日报 2014-3-21)

近一時期,政改成為香港人的熱門話題。當我們討論政改時,必須先搞清楚,甚麼是政治?

政治在不同學科中有不同的解釋。我作為一個經濟學人,更願意從經濟學角度看政治。古典經濟學認為,政治是一定經濟基礎和生產關係之上的上層建築,是一定時期之內經濟關係的集中體現。

現代的西方經濟學則把政治看作是一種交換關係,認為政治為市場服務,政治活動是理性的經濟人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開的一系列計算和運籌過程。總之,無論古今的經濟學都認為,政治是由經濟基礎來決定的,又必須服務於經濟,世界上絕不存在空泛的政治。

一、國際學者日益關注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

一個國家採用何種政治制度,取決於該國家的經濟基礎和歷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中國在經歷了10年文革的政治動亂後,汲取教訓,之後36年的政治,一直圍繞經濟發展這個主題,從「實事求是」到「三個代表」,從「科學觀」到「中國夢」,經濟發展是硬道理。

政治協商制度 助華大翻身

中國經濟在中央政府的主導下經歷了3次大的改革開放,即1978年的深圳開放,1990年的浦東開放和2000年的加入世貿組織。每次改革開放均給中國經濟帶來「紅利」。

中國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從原來僅佔美國的1%,上升到55%,人均GDP同期增長101倍,讓13億人口脫貧致富,並仍在高速增長。這一現象讓許多悲觀的外國評論家大跌眼鏡,也吸引愈來愈多國際學者關注和研究中國。他們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積極因素,就是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

歷史經驗和教訓,讓中國人選擇了一個不敢說全球最好,但卻是當下最適合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這種制度的優越性有四:

首先各黨派同舟共濟,實行團結、民主、協商。

其次,多個黨派對共產黨的執政進行監督。

第三,多個黨派可以就各種涉及執政、經濟、社會、民生等問題通過寫提案向政府反映,提出善意的批評和建設性的建議。

第四,每一個提案含三方面內容,即背景、問題、建議,政府必須限時對提案反饋意見,從而真正發揮了多黨制下,各黨派的合作和正能量。

在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下,政協委員和各個黨派寫提案的意義遠大於提案內容本身。這一制度在過去36年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政治穩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黨政治惡鬥 短視損經濟

相比之下,世界其他民主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若干個政黨,政黨背後是不同的利益群體,由於利益衝突,政黨成為政敵。執政的稱為執政黨,在野的成為反對黨。政黨之間勾心鬥角,相互攻擊和拆台,只顧及眼前選票,無暇顧及長遠發展。議會裏更是吵架、扯皮,甚至拉布,嚴重影響施政效率,不僅無助於經濟規劃和發展,且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絆腳石。違背了「民主政治」的原意。

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隨着其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自我改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及時提出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將工作重點轉向戰略規劃,社會公共服務、制定市場規則和執法、以及反腐倡廉等。讓市場在經濟中更加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這些措施必將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提高競爭力。令中國經濟再創輝煌。

二、香港政改必須有利於提升經濟競爭力

事實證明,政治與經濟關係密不可分,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當我們討論政改時,首先必須考慮怎樣的政改最有利於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主進步。

1. 政改必須合法進行。香港作為一個以法制著稱的國際金融中心,合約精神是其靈魂。任何違背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的有關提議,都不可能被大多數港人接受,更不會被中央政府批准,其結果只能令政改原地踏步,不利於香港的民主進程。

2. 政改必須在一國兩制原則下進行。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行政特區,並非一個獨立國家,選舉產生一個愛港愛國的人來擔任特首是理所當然的。這將有利於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為香港帶來更多商機,並繼續發揮好香港在中國整體經濟中的獨特作用,共同來實現中華民族富強的「中國夢」。

政改須顧營商環境 防福利主義

3. 政改必須樹立國際正面形象。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是全世界投資中國和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和平台。任何違背香港法治精神的「過激行動」,都得不到大多數港人的支持,只會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抹黑。日前,個別重要的國際會議已決定撤銷在港舉辦,足以證明這一點。

4. 政改必須有利於香港的總體營商環境。香港作為一個商業中心,在政改中既要體現廣大民眾通過一人一票實行普選;又要讓具廣泛代表性的各界有識之士有資格來推選特首候選人,充分體現民主集中制。這將有利於各界與未來特首之間的有效溝通,以便改善香港的總體營商環境,充分體現各階層的利益。

5. 政改必須防止香港走向福利主義。香港是全世界就業率最高的地區,有人利用這一點鼓動所謂的「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表面上提倡「廣泛民主」,但是,順着這條路走下去,香港必定邁向歐洲模式的福利主義和民粹主義,最終由於企業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高企,令商家僱不起勞工而關門,吃虧的還是草根階層。

總之,政改看似政治議題,其實質是經濟問題的提升,政改問題處理好了,將對香港長遠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反之,則將成為阻力和包袱。

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都在復甦和發展,香港應通過政改,提升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萬萬不可蹉跎歲月。